新闻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社会福祉学院举办“社会福祉学科帮建”交流会

发布日期:2024-12-13 19:56 来源:社会福祉学院 点击数:

12月11日下午,社会福祉学院在图书馆306会议室举办“社会福祉教育体系教学团队系列活动——社会福祉学科帮建交流会”。本次活动邀请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、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芦恒教授;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、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吴海琳教授;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院长、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刘迟教授。社会福祉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。

430A7

45C8C

3AA2C

讲座伊始,崔月琴院长向参会师生简要介绍了三位专家,并对三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。崔院长就当前养老产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,强调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人的素养,提倡“先做人、后做事”的理念,并指出社会福祉学院致力于培养“具有爱心、同理心、同情心和踏实工作态度”的人才。希望通过本次交流,与专家们共同探讨社会福祉学科建设经验、机遇挑战,共同探索出更具创新性、更贴合地方实际需求的长春人文学院社会福祉学科建设思路和经验。

芦恒教授围绕“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与经验分享”,从吉林大学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出发,提出了“激活地域、学校、学科平台优势”“依据教学项目、各资源结合互补,组建团队”“坚持教学相长原则,在优势视角下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”等观点。并倡导组建“社工+心理”交叉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,在专业建设中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建立优秀人才库、资源库、案例库。并就社工人才的专业认知提升、专业素养培育、通识课程体系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。

吴海琳教授围绕“推进教育强国: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”,以参加教创赛的实践经验,从“思维转换与素养提升”“田野实践”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。她强调了系统讲解、名师进课堂、小组汇报与课堂探讨的重要性,并以思维转换为前提,进一步实现素质提升。吴教授提出,要让“课程优起来、教师强起来、学生忙起来、效果实起来”,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。同时也分享了带领学生参与田野调查的实践经历,强调了实践教学以及互帮互建的重要性。

刘迟教授以“人才培养目标、模式、过程与毕业要求”为切入点分享了经验。她提到,产教学研一体化的理念应尊崇“以文化人、以德育人、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原则,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考虑课程设计。构建“三习进阶一体化”,即“见习、实习、研习”对应“基础、应用、研究”三个进阶学习任务。她强调,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是分离的,并结合参加吉林省教创赛的经验指出,在教学过程中,应注重教师的风格、学生的风格,科学解释学科核心原理和思维方法,利用创新的方法,结合前沿与时代背景,引导学生参与和深度思考,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,培养学科逻辑性与思辨性。

我院师生与三位专家就专业认同、连接社会资源、专业素养培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。专家们表示,应以优势视角、实践发展认同感、提升教学的体验性,让学生在参与中产出认同,实现先认知、再体验,之后转化为认同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,应链接社会上有示范性、有特点的资源,实现多元方式的链接,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。双方期待借此契机在学术界建立长期联系,共同推动社会福祉学科的实践与理论融合发展,互帮共建,共同促进社会福祉学科的长远发展。